世相丨在安第斯山脈種樹的陜西人:路通人心 綠滿山川
來源:西部網 2024-08-30 15:45
圖/文 李媛 賀桐 趙淵青
500米,是喜光喜溫的歐洲櫸木最適合生長的海拔;海拔超過1500米,耐寒性不強的桉木已不能繼續種植;海拔超過3000米的地方,雪松能熬過寒冷的冬季,每年保持30厘米的生長速度……王漢濤是陜西咸陽人,轉業后成為中鐵二十局的一名技術人員。在跟隨中鐵二十局“走出去”的這些年,王漢濤先后參與了安哥拉本格拉鐵路、安哥拉卡賓達供水工程等共建“一帶一路”重點項目建設。穿過綠軍裝、負責過技術管理、擔任過工區經理的王漢濤,在中鐵二十局安第斯國家公路項目從事林業管理工作1年來,早已經把崇山峻嶺間的每種苗木“性格”摸得清清楚楚。
“8月份是秘魯最為干旱的時節。棄土場栽種的苗木正處于關鍵的養護期,我們每天都要進行灌溉。來年雨水足了,只需要三四天澆一次水。”負責技術管理時,王漢濤能盯護著一根根橋墩平地而起,而如今在林業管理的崗位上,他一樣能守護著一棵棵樹木拔節向上。
安第斯山脈是南美洲的地理標志,是地球上最長、最壯麗的褶皺山系之一,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。高海拔草甸、云霧森林、熱帶雨林、濕地……由于橫跨多個緯度和海拔,安第斯國家公路沿線有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和物種。“不能因為施工,而讓美麗的安第斯山變了樣!”2023年12月,52公里路基鋪通后,王漢濤便開始負責全線的林業管理工作。
公路沿線的原生樹林,是安第斯山不可再生的資源。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林木,施工開始前,王漢濤會把紅線范圍內的樹木標記出來,采取先進的樹木移植技術,對樹木進行遷移。待施工結束,再將樹木移植到原址,繼續悉心照顧。樹木移栽后的灌溉水,是最令王漢濤頭疼的問題。“移栽基地離取水地有一段距離,每天要開著拖拉機運水十幾趟。雖然很辛苦,但是無論中方員工還是秘魯工人,大家都沒想過放棄。”王漢濤說,目前,他們移種的上千棵樹木基本如數成活下來。
“把每座棄土場都還建一片綠樹林”,這是王漢濤和林業管理人員開創的綠色發展新模式。安第斯山脈起伏不平,存在大量的山脈、山丘和峽谷。公路修建時需要進行大量土方開挖,而僅在一工區管段,就設置54個棄土場,總面積超過90萬平方米。“為了把這些棄土場‘爆改’成綠樹林,我們和當地園林專家進行過上百次請教,根據不同海拔選定適合的草本、木本植物進行播撒種植。”王漢濤介紹。
回到海拔3200米的溫室大棚,看著種植的灌木長勢正旺,王漢濤喜上眉梢。“山里晝夜溫差大,為了提高灌木成活率,我們還搭了30多個溫室大棚。”王漢濤介紹,草籽、灌木在大棚里培育成熟后,他們就會第一時間移栽到室外。目前,他們已經通過這些大棚培育了草籽2000多斤,種植各類苗木6500多棵。
林海蒼翠,空氣清新,清脆的鳥鳴聲縈繞耳畔。“去年我們栽種桉樹時,這些樹苗只有膝蓋這么高,如今長得快和我一樣高了。”在沿線查看樹木的生長狀況,成為王漢濤每天的必修課。緩步走在林間,他時而伸出粗糙的雙手撫摸粗壯的樹干,時而彎下腰觀察綠意盎然的樹苗和野草……
中鐵二十局承建的秘魯安第斯國家公路,全線位于世界上最長的山脈——安第斯山脈。全長236.63公里的公路,是目前秘魯在建的最大基建項目。這條安第斯山脈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建成后,將與泛美公路相連,可惠及沿線243個城鎮的27萬民眾,極大改善當地交通狀況,對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義。
“作為‘一帶一路’的建設者,我們在為所在國建設一條條經濟走廊的同時,也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給出了中國方案,讓路通人心,綠滿山川,我們將持續造福共建‘一帶一路’國家的人民。”王漢濤坦言。
“等到安第斯國家公路竣工的時候,我們建設團隊交付給秘魯人民的不僅是一條工程優質的快速干道,而且是一條綠蔭繁茂的景觀路,更是中國鐵建踐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最佳證明。”這是王漢濤的夢想,也是項目100多名建設者共同的心聲。
世相,鏡頭里的陜西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