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家談丨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塑造陜西綠色發展新優勢新動能
來源:西部網 2024-07-17 09:53
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是相輔相成、相得益彰的,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。
近年來,陜西省強化生態環保使命擔當,推動黃河流域、秦嶺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,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成效顯著,高水平保護制度框架基本確立,高水平保護成效走在全國前列,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加速形成,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動能蓄積。下一步,陜西省要持續建設綠色低碳產業體系,由“綠”向“新”發展新質生產力,厚植陜西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。
堅持“嚴”基調,持續加力高水平保護,夯實高質量發展“綠色基底”。陜西省要堅持“嚴”的主基調,持續推進綜合治理、系統治理、源頭治理,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美麗陜西建設。
一是以用地結構調整為基礎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。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,落實基本農田、生態保護、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,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,嚴守生態保護紅線。優化各類發展用地結構,完善重要生態功能區、沿江河湖庫地區、城鎮人口密集區的生產布局,建立健全產業準入正負面清單,劃出生態緩沖帶,更好防范化解環境風險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。
二是以更精準舉措提升重點區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。嚴格落實“四水四定”,深入打好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“幾字彎”攻堅戰。深入落實《生態保護補償條例》,逐步建立黃河流域省內橫向生態補償機制,鼓勵相關地區、流域建立多種方式橫向補償關系。統籌抓好減沙控沙、治水治污、優能優產、利民惠民,守護好母親河。當好秦嶺衛士,健全常態化長效化保護體制機制,動態排查整治“五亂”問題,科學推進生態保護修復,持續完善智慧監管體系,堅決防范森林火災,守護好我國中央水塔和中華民族祖脈。
三是以更嚴標準深入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。加強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,抓好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和秋冬季治污降霾攻堅。統籌水資源、水環境、水生態治理,持續提升重點流域綜合治理成效。深化土壤污染防治,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。
塑造新優勢,加快產業體系綠色低碳轉型,打造高質量發展“強健載體”。陜西省要把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,加快推進生態產業規模化、能源產業綠色化、制造業先進化,構建特色鮮明、結構合理、鏈群完整、競爭力強的綠色產業體系。
一是著力培育優勢特色生態產業。因地制宜拓展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模式,健全生態產品保護補償機制,探索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評估辦法及其應用等方向領域,率先在秦嶺區域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。
二是加快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。推動煤化工高端化、精細化發展,提高石油采收率、煤炭回采率,堅持煤向電力轉化、煤電向載能工業品轉化、煤氣油鹽向化工產品轉化,推進就地深度轉化,拓展油氣多元化利用途徑,延伸發展下游深加工和終端應用產品。以傳統能源現代化、新型能源創新化、數字賦能智慧化推進能源產業轉型升級,打造西部地區積極探索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路徑的“陜西模式”。
三是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。錨定有色、冶金、食品、紡織等傳統產業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、融合化發展方向,聚焦多能互補、智慧用能、能效管理等重點領域,統籌協調推進產業基礎再造、重大技術裝備攻關、產業鏈提升等工程。
培育新動能,由“綠”向“新”發展新質生產力,打造高質量發展“創新引擎”。以創新驅動穩步推進、新興產業搶灘占先、未來產業破冰布局為落腳點,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。
一是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高地。錨定西安“雙中心”建設“黃金窗口”,加快推動“四鏈”深度融合,加強科技與經濟、成果與產業、項目與生產、研發與收益的對接力度,強化秦創原示范帶動效應,建立健全陜西實驗室科技體系。聚焦綠色產業、低碳技術、綠色金融等生態領域,靶向部署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,通過“校招共用”模式打造人才“蓄水池”。
二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鏈式布局、集群發展。實施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,聚力打造現代能源、先進制造、戰略性新興產業、文化旅游等萬億級產業集群,堅持推行綠色減碳措施、融入綠色低碳指標,推進供應鏈智能化、綠色化升級。圍繞新能源汽車、太陽能光伏、航空航天、高端裝備、新材料新能源、食品和生物醫藥、智能電網、低空經濟、信息技術等打造優勢產業集群,爭取更多產業步入國家級先進制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列。
(作者:王振東,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)